首页 > 精神科

自闭症孩子家长自己自闭了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自闭症孩子家长自己自闭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保海
马保海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时可能会感到自己也陷入了一种“自闭”的状态,这往往与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有关。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影响家长自身的健康,也可能对孩子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1、了解自闭症的背景: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环境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患者常表现出社会交往和沟通的障碍,兴趣狭窄等症状。家长在照顾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低落和思维迟缓等问题。
2、寻求专业帮助:家长若发现自己的情绪状态难以自控,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前往医院进行心理评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盐酸舍曲林片或盐酸帕罗西汀片,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同时,心理疏导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改善情绪状态。
3、自我调节与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放松心情。听舒缓的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提高情绪。同时,家长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这些都能帮助改善心理状态。
4、与孩子积极互动:多与孩子交流,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康复,也能让家长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户外活动可以是简单的散步、游玩或参与社区活动,这些都能促进亲子关系,并为家庭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调整心态和寻求帮助是关键。家长在照顾自闭症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态度,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的情绪状态,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才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诊断需满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及严重程度标准。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下降、自我否定、认知功能损害、躯体不适、自杀意念等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1、情绪持续低落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这种情绪低落与日常的情绪波动不同,通常表现为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持续时间超过2周。患者可能描述为“心里压着石头”或“快乐感消失”,这种情绪往往无明显外界诱因,且难以通过休闲活动缓解。典型表现包括清晨情绪恶化、频繁哭泣或情感麻木。

2、兴趣丧失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显著失去兴趣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放弃兴趣爱好、回避社交活动、性欲减退等。患者可能描述“看电视都觉得没意思”或“连手机都不想玩”,这种变化并非暂时性,而是持续存在的状态。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情感淡漠,对亲人情感反应减弱。

3、睡眠障碍

约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或过度睡眠。典型特征是比平常早醒2小时以上且无法再次入睡,伴有焦虑性沉思。部分患者会出现昼夜节律紊乱,白天嗜睡但夜间清醒。持续睡眠问题会加重疲劳感和认知障碍。

4、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下降、决策困难、记忆力减退等认知症状,严重时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部分患者伴有思维迟缓,表现为言语减少、反应迟钝。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痴呆,但抑郁症的认知损害通常是可逆的,随情绪改善而恢复。

5、躯体不适

许多抑郁症患者以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为首发表现,常见头痛、背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悸等。这类症状往往反复就医却查无器质性病变,被称为“隐匿性抑郁”。中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可能伴有疑病观念,需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诊断需结合心理量表评估和临床访谈。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交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但切勿自行使用抗抑郁药物。抑郁症如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规范治疗,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避免施加压力或否定其痛苦感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