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轻度膀胱炎通常不伴发热,发热多提示感染扩散或存在并发症。
1、膀胱炎下尿路感染以尿频尿急为主,体温多正常,可通过多饮水、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治疗。
2、急性肾盂肾炎上尿路感染常见寒战高热,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有关,表现为腰痛伴发热,需静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
3、尿路梗阻结石或狭窄导致感染加重,可能引发脓毒血症,伴随持续高热,需解除梗阻并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
4、妊娠期感染孕妇免疫力变化易致肾盂肾炎,发热可能诱发宫缩,需住院使用头孢噻肟等妊娠安全抗生素。
出现发热性尿路感染建议完善尿培养检查,治疗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当。
尿常规pH7.5属于正常范围偏碱性。尿pH值正常范围为4.6-8.0,主要受饮食结构、代谢状态、药物影响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调节。
1.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大量蔬菜水果或碱性食物可能导致尿液偏碱,调整饮食结构后可恢复正常。
2. 代谢因素呼吸性碱中毒、低钾血症等代谢异常会引起尿液碱化,需纠正原发代谢紊乱。
3. 药物影响碳酸氢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升高尿pH值,停药后通常可恢复。
4. 泌尿疾病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可能导致pH异常,需完善尿培养、血气分析等检查。
单纯pH7.5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复查尿常规并观察是否有尿频、尿痛等症状,保持每日适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