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中药怎样熬成膏子?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药怎样熬成膏子?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药熬膏需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步骤,具体方法主要有选用砂锅或陶瓷锅、控制火候、过滤药渣、添加辅料等。

1、器具选择

熬制中药膏方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铁、铝等金属器具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砂锅受热均匀且保温性好,适合长时间文火煎煮。陶瓷锅耐酸碱腐蚀,能保留药物有效成分。熬膏前需彻底清洁器具,防止杂质污染。

2、药材浸泡

将配伍好的中药材提前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水量需完全浸没药材。根茎类药材可延长浸泡时间至2小时,使组织充分吸水膨胀。夏季高温环境需冷藏浸泡以防变质。浸泡后直接以浸泡水作为煎煮用水,避免有效成分流失。

3、煎煮火候

先用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煎,保持药液微沸状态。解表类药物煮沸后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需煎40-60分钟。煎煮过程中需适时搅拌,防止糊底。每剂药可煎煮2-3次,合并药液确保成分提取完全。

4、浓缩收膏

将过滤后的药液用小火浓缩至黏稠状,期间需不断撇去浮沫。传统判断标准为药液滴在纸上不晕散或挂铲成旗。阿胶、龟板胶等胶类药物需提前烊化后加入,蜂蜜、冰糖等辅料应在收膏前调入,搅拌至完全溶解。

5、储存方法

熬好的膏方应趁热装入消毒过的玻璃罐中,密封后倒置排出空气。常温膏需每日隔水蒸煮杀菌,冷藏膏保存不超过1个月。服用时用干燥汤匙取用,避免污染。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型辅料,湿热体质者不宜过量服用滋腻膏方。

熬制中药膏方需遵循医嘱配伍,体质虚弱者应减少阿胶等滋腻药物的用量。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需暂停使用。膏方宜在冬季服用,连续使用2-3周后建议间隔5-7天。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复诊调整配方,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同种膏方。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病综合征能割包皮吗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通常可以割包皮,但需经医生评估凝血功能及感染风险。肾病综合征可能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增加手术风险,需严格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处于疾病稳定期,尿蛋白控制在较低水平,血浆白蛋白接近正常范围,且无严重水肿或感染,可考虑进行包皮环切术。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术中采用精细操作减少创伤,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由于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伤口愈合,需由泌尿外科与肾内科医生联合制定个性化方案。

若患者存在急性感染、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凝血功能障碍,应暂缓手术。肾病综合征活动期可能出现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大量蛋白尿会导致组织水肿,影响切口愈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提升感染概率。这类情况下需优先控制原发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手术必要性。

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渗液、红肿等情况,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饮食上需维持优质蛋白摄入但避免过量,限制钠盐预防水肿加重。建议选择三级医院开展手术,确保具备肾病专科与泌尿外科协同处理能力。任何发热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医,防止感染诱发肾病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