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决定,主要包括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消除致病菌的药物,同时提醒患者在服药前需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用药。日常生活中,饮食清淡也有助于胃部修复。
1、调节胃酸分泌的药物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胃酸分泌异常的情况,药物选择需根据胃酸分泌偏高或偏低的情况进行调整。
胃酸过多: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或埃索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的刺激。
胃酸不足:补充胃酸或胃蛋白酶的辅助药物,如胃蛋白酶片或稀盐酸,帮助提升消化能力。
2、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受损是胃炎患者的主要问题,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并促进胃黏膜修复。
常用药物包括铋剂如三硅酸镁铋、硫糖铝或吉法酯,这些药物能够形成保护膜以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防止酸液侵蚀和进一步损伤。
3、消除致病菌的药物
若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需采用抗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铋剂,进一步提高杀菌效率。治疗周期一般为10-14天。定期检查Hp是否根除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
4、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胃炎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过酸、过咸食物,不饮酒、不吸烟。
多吃促进胃黏膜修复的食物,如米汤、香蕉和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大白菜、西兰花。
每日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如胃炎症状持续或加重,比如出现呕血、黑便等,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有时症状相似的胃病可能另有其它病因,如胃溃疡或胃癌,这些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