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药材

镇静剂和麻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镇静剂和麻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镇静剂和麻药的区别主要在于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二者在药理影响上也存在一些联系。镇静剂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帮助镇静和改善睡眠,而麻药则用于阻断痛觉传导,通常用于手术或其他痛觉干预中。某些镇静剂可能在特定剂量和方式下发挥辅助麻醉作用,这是两者之间的一种联系。
1、作用机制的区别
镇静剂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如GABA的活动,起到抑制过度兴奋、降低焦虑以及诱发睡眠的功能,常见的药物有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等。麻药则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类型,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通常作用于局部神经阻断痛觉传导,而全身麻醉药如异丙酚、七氟烷则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进入完全的无意识状态。
2、应用场景的区别
镇静剂一般应用于焦虑症、失眠、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可以在小型医疗操作或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放松。麻药更多应用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如拔牙、剖腹产、多科手术。局部麻药多用于短时间、局部范围的操作,全身麻醉则需要专业团队监测和执行。
3、两者之间的联系
某些镇静剂在麻醉过程中可以作为辅助麻醉药物使用。例如,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镇静剂如咪达唑仑和麻醉药,以减轻患者焦虑并增强麻醉效果。某些麻醉药也可能具有镇静作用,例如异丙酚在低剂量使用时可帮助患者放松和安静。
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镇静剂和麻药都需要严格按医嘱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成瘾等风险。如需长期服用或对某类药物过敏,务必告知了解二者的差异和联系能帮助人们更安全合理地应用这些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调经中药一个月吃几副

调经中药的服用频率需根据个人体质、月经情况及医生建议而定,通常一个月服用5-10副为宜。具体剂量和疗程需由中医师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确定。 1、体质差异:不同体质对药物的吸收和反应不同,体质虚弱者可能需要减少药量,体质偏热者可能需要调整药方成分。中医师会根据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确定适合的服药频率。 2、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不规律者可能需要连续服药,周期规律者则可在月经前后服用。例如,月经量少者可于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月经量多者可于经后一周开始服药。 3、药物成分:调经中药多为复方,包含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不同药物组合的服用频率不同。例如,以活血化瘀为主的药方可能需要每日服用,以补气养血为主的药方可隔日服用。 4、症状轻重:症状轻微者可减少服药次数,症状严重者需增加服药频率。例如,痛经严重者可在月经前一周每日服药,痛经轻微者可隔日服药。 5、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服药频率和疗程。例如,初次就诊者可能需要连续服药一个月,复诊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服药频率。 调经中药的服用需结合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红枣、桂圆、黑豆等补气血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适当进行瑜伽、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月经规律。若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