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小儿多动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多动症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家长关注儿童行为表现,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可遵医嘱使用哌甲酯、托莫西汀、右旋安非他命等中枢神经兴奋剂。
2、神经发育异常大脑前额叶皮层及基底节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表现为坐立不安、冲动行为。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脑电图检查,常用药物包括哌甲酯缓释片、阿托莫西汀胶囊等。
3、环境因素孕期接触有毒物质或早产低体重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家长需避免儿童接触铅等重金属,保证营养均衡。行为治疗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关系紧张或教养方式不当可能加重症状。家长需建立规律作息,采用正向强化法,必要时联合心理咨询。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利他林等药物辅助治疗。
保证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限制人工色素摄入,定期进行游泳等协调性运动有助于症状改善。
儿童出汗伴发热可能由环境过热、剧烈活动、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及时监测体温并保持适度补水。
1、环境过热:穿着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建议家长调整室温至24-26℃,选择透气棉质衣物,无须特殊用药。
2、剧烈活动:运动后出汗发热属生理现象。家长需及时擦干汗液,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
3、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常伴咳嗽、鼻塞。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
4、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特征为热退疹出。家长需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病毒口服液或退热栓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期间可适量饮用米汤、苹果汁等易消化液体,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