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日光照射、增加喂养频次、蓝光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因素、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日光照射:自然光中的蓝光有助于分解胆红素,家长需每日让婴儿裸露四肢接受10-15分钟散射光照射,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2、增加喂养:通过频繁哺乳或配方奶喂养促进排便,加速胆红素排出。母乳喂养婴儿每日应达到8-12次,家长需记录排尿排便次数。
3、蓝光治疗:当胆红素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需住院进行蓝光照射,可能与ABO溶血、G6PD缺乏症等疾病有关,表现为皮肤黄染迅速加重、嗜睡等症状。
4、药物治疗:严重病例需遵医嘱使用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常见于胆道闭锁、败血症等病理情况,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家长应每日观察黄疸范围是否扩散至手足心,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包裹过厚影响胆红素代谢,若出生72小时后黄疸持续加深须立即就医。
宝宝稀便和水便的区别主要在于性状和含水量,稀便呈糊状或软便但成形,水便完全不成形且含水量超过90%。
1、性状差异稀便质地类似酸奶或花生酱,仍能保持基本形状;水便完全呈液体状,类似尿液或淘米水,可能伴随喷射状排出。
2、含水量稀便含水量约70%-80%,尿布上可见少量吸收层渗漏;水便含水量超过90%,会快速渗透尿布甚至外溢。
3、病因程度稀便多由饮食不当或轻度感染引起;水便常见于轮状病毒等严重肠道感染,容易导致脱水需及时就医。
4、护理要点稀便需调整喂养方式并观察;水便应立即补充口服补液盐,若6小时内出现3次以上水便或发热需急诊。
家长需记录排便频率和尿量,母乳喂养可继续,奶粉喂养可换无乳糖配方,避免高糖饮品加重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