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化疗期间一般不建议拔牙,但若存在严重口腔感染或牙齿问题危及生命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操作。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并增加感染风险,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或继发严重感染。
化疗药物会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此时拔牙创口愈合能力差,容易引发败血症或牙龈坏死。口腔黏膜在化疗期间通常处于脆弱状态,手术创伤可能加重口腔溃疡或黏膜炎。部分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还会影响凝血功能,进一步增加术后出血概率。临床建议优先通过抗生素、镇痛药等保守治疗控制症状,待化疗结束且血象恢复后再处理非紧急牙科问题。
当出现颌面部蜂窝织炎、化脓性牙髓炎等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的急症时,需在肿瘤科与口腔科医生联合会诊后决定是否拔牙。此时需提前输注血小板纠正凝血异常,并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应选择在化疗周期中间的血象相对稳定期进行,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和出血情况。对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更要警惕口腔感染灶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化疗期间应加强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清洁牙齿,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含漱。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定期检查口腔黏膜状态。若必须拔牙,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任何口腔操作前都应与肿瘤治疗团队充分沟通,确保医疗措施的安全性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