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什么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患者呢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叫躯体形式障碍疾病患者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躯体形式障碍疾病患者是指以反复出现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医学检查无法发现明确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递质异常、人格特征、童年创伤经历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慢性疼痛、胃肠道不适、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

1. 遗传因素

部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这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和不适信号的感知处理可能存在异常。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识别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训练等非药物方式调节神经敏感性。

2. 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诱发躯体症状,如工作压力引发的持续性头痛或失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这类患者常伴有灾难化思维模式,将正常生理感觉误解为严重疾病征兆。认知行为治疗能帮助患者建立症状与情绪间的正确关联,减少过度就医行为。

3. 神经递质异常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痛觉调节异常,表现为广泛性躯体疼痛或感觉异常。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人格特征

具有敏感多疑人格特质的个体更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表现为对轻微不适的过度关注和反复求医。这类患者常伴有健康焦虑,需要心理医生采用接纳承诺疗法帮助其建立与症状共处的心理弹性,减少无效的医学检查。

5. 童年创伤经历

童年期遭受躯体或情感忽视的个体,成年后可能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需求。这类患者的症状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窒息感可能关联情感压抑。创伤聚焦的心理动力学治疗配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能帮助重建安全依恋模式。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家属应避免对症状过度关注或否定,鼓励患者记录症状日记帮助识别触发因素。当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或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时,建议到精神心理科进行系统评估和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嘴唇不自觉的轻微抽搐是什么原因

嘴唇不自觉的轻微抽搐可能由压力、疲劳、营养缺乏、神经性因素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导致面部肌肉紧张,引发嘴唇抽搐。缓解方法包括深呼吸练习、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疲劳:身体过度疲劳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建议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慢跑,帮助恢复身体机能。 3、营养缺乏:缺乏钙、镁、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可能引发肌肉抽搐。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坚果、绿叶蔬菜、全谷物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4、神经性因素: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可能导致嘴唇抽搐。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面部疼痛或麻木感,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卡马西平片200mg/次,每日2次或加巴喷丁胶囊300mg/次,每日3次等药物进行治疗。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可能引发肌肉抽搐。若怀疑与药物有关,应及时咨询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适当进行面部肌肉放松训练,如轻轻按摩或热敷,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排除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