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潘周辉
潘周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较轻,一般局限在面颈部,可能波及到躯干,多呈现浅黄色。且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的精神状况好,发育、睡眠、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良好。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为足月儿通常在生后2~3天开始逐渐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大部分在5~7天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早产儿可能持续4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的水平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通过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后,都可自行消退。绝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消退良好,但极少数病理性黄疸患儿,如果合并引起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且未及时治疗的话,会危害到健康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判断大人得黄疸了

判断成年人是否得了黄疸,可以通过观察皮肤和眼白是否发黄,同时注意尿液变深、全身乏力等症状,需要结合病因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黄疸可能由肝脏疾病、胆道病变或血液问题引起,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1、黄疸的主要症状 最显著的症状是皮肤和眼白发黄,这是由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黄疸患者的尿液可能呈现为深茶色甚至酱油色,同时还可能伴随乏力、恶心、腹胀或食欲下降等全身性症状。一旦发现这些表现,应高度重视并尽早就医。 2、黄疸的可能病因 肝脏疾病:这是黄疸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急性或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等。肝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其在血液中积聚。 胆道疾病:如胆管堵塞、胆结石或胆管炎,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泄,从而引发黄疸。此类问题通常伴有腹部右上方疼痛与发热。 血液问题: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病会增加胆红素的生成,使得正常代谢不堪重负,这是另一种会引发黄疸的机制。 药物与毒素: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可能损害肝细胞,长期服用酒精或接触工业毒素也可能成为诱因。 3、诊断与治疗方法 如怀疑患上黄疸,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测试、超声波检查、胆道造影等。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药物治疗:慢性肝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脂肪肝可通过控制饮食和降脂药物来管理,溶血性贫血则需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输血治疗。 手术治疗:胆结石或胆管堵塞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胆道镜治疗或胆囊切除术。 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酒精摄入,注重高蛋白、低脂肪的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硒等有助于肝脏修复。 若出现眼白或皮肤持续发黄,不可轻视,尽快前往医院明确病因至关重要。定期体检也是预防黄疸的有效方式,尤其对有肝脏或胆囊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需高度关注身体信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