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谭丽
谭丽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是改善认知功能、传递神经肌肉冲动。一种乙酰胆碱受体,主要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一种结构。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神经与神经之间,突触后膜上。提高人的认知功能,如人的学习、思维冲动的传递,主要靠乙酰胆碱的作用,与胆碱受体相互作用来传递。外周主要位于神经肌肉结合处,突触后膜上的皱褶,接受来自神经传导,导致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然后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使神经肌肉冲动传递,从而造成肌肉收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电磁波治疗仪有什么作用?

电磁波治疗仪主要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等作用,常用于软组织损伤、慢性炎症及术后康复等场景。

1、消炎镇痛

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可抑制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缓解局部红肿热痛。对于关节炎、肌腱炎等无菌性炎症,能减轻关节僵硬和疼痛感。治疗时需避免直接照射眼球或孕妇腹部。

2、改善微循环

电磁波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氧供应,适用于糖尿病足、冻疮等末梢循环障碍。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能辅助改善神经根水肿。皮肤破损或出血部位禁用。

3、促进骨愈合

低频脉冲波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用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质疏松。配合石膏固定时,需保持20-30厘米照射距离。金属内固定患者需咨询医生后使用。

4、松解粘连

通过深部热效应软化纤维结缔组织,对术后瘢痕、肩周炎粘连有效。治疗肌肉劳损时建议配合适度拉伸,每日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

5、神经调节

特定频段电磁波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辅助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癫痫患者及恶性肿瘤部位禁止使用该功能。

使用电磁波治疗仪前应清洁皮肤并去除金属饰品,急性扭伤需48小时后开始治疗。建议每日1-2次,单次15-20分钟,疗程间隔2小时以上。治疗期间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皮肤烫伤。配合适度康复训练可增强疗效,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