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肌腱断裂手术后拉开肌腱需通过科学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功能,主要包括被动牵拉、主动活动及器械辅助三类方法。康复过程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二次损伤。
1、被动牵拉
术后早期由康复师或家属协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采用轻柔的屈伸动作牵拉肌腱。常用方法包括关节松动术和静态渐进式支具固定,通过外力维持肌腱延展性。此阶段需控制牵拉幅度在无痛范围内,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持续5-10分钟。若出现明显肿胀或疼痛需立即停止。
2、主动活动
术后4-6周开始尝试肌肉自主收缩训练,初期进行等长收缩(如绷紧肌肉不产生关节运动),逐渐过渡到抗重力活动。可配合弹力带进行阻力训练,从轻阻力开始逐步增加强度。训练时保持动作缓慢可控,重点锻炼肌腱滑动功能,避免突然发力。
3、器械辅助
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CPM)进行程序化关节屈伸,设定角度从20度开始每日递增5度。水中康复训练利用浮力减轻负荷,适合踝关节或手指肌腱恢复。功能性电刺激仪可帮助激活休眠肌纤维,促进肌腱-肌肉协调运动。
4、热疗软化
牵拉前采用40℃左右热敷15分钟软化瘢痕组织,超声波治疗可深入肌腱内部提升延展性。石蜡疗法适用于手部肌腱粘连,通过导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疗后立即进行牵拉效果更佳,但需避开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期。
5、药物干预
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减轻肌腱周围粘连,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反应。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软化瘢痕,注射糖皮质激素需谨慎避免肌腱脆性增加。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康复训练。
康复全程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穿戴支具保护3-6个月。饮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每日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防止血管收缩影响愈合。若训练后出现持续红肿或关节僵硬,应及时复查调整方案。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水肿。建议每周记录关节活动度变化,与医生保持沟通优化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