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结肠炎

结肠炎要怎样治疗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结肠炎要怎样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结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结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结肠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食物,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饮食。急性期可短期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缓解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香蕉,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

2、药物治疗

美沙拉秦肠溶片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对感染性结肠炎有效,需注意过敏反应。酪酸梭菌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属脾虚湿盛,可采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针灸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配合艾灸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中药灌肠疗法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适用于直肠型结肠炎。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4、物理治疗

腹部热敷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超短波理疗通过高频电磁波作用减轻肠壁水肿。肠道水疗能清洁结肠,但急性发作期禁用。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5、手术治疗

对于并发肠穿孔、大出血或癌变的患者需行结肠部分切除术。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适用于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术后需长期随访,关注营养状况和储袋功能。手术为终极治疗手段,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结肠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症状。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肠镜。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炎乙状结肠炎的症状

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及排便不尽感。症状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性肠病、放射性损伤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结合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1、腹痛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直肠炎疼痛常集中于肛门周围,乙状结肠炎疼痛范围更广泛。炎症刺激肠黏膜导致肠痉挛是主要原因,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慢性期多为钝痛。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常带有黏液或血丝。乙状结肠炎腹泻程度通常比直肠炎更显著。肠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是核心机制。长期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3、黏液脓血便

粪便表面附着黏液或脓液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见鲜红色血液混合。直肠炎出血多为便后滴血,乙状结肠炎出血常与粪便混合。溃疡性病变破坏黏膜血管是直接原因。需与痔疮出血鉴别,后者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

4、里急后重感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法排净,直肠炎患者症状更突出。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引发假性排便反射。患者可能出现频繁蹲厕但仅排出少量黏液,夜间症状可能加重。长期里急后重可能诱发肛窦炎或肛周湿疹。

5、全身症状

急性期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反应,慢性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释放炎性介质是全身症状的主因。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曲线,老年患者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若出现高热、心率增快提示感染扩散。

建议患者记录排便频率及性状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渣饮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腹部保暖可缓解痉挛痛。出现持续发热、大量便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肠镜,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