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结肠炎

乙状结肠炎症性改变严重吗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乙状结肠炎症性改变严重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淑霞
于淑霞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乙状结肠炎症性改变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和病变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制的炎症反应,少数可能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疾病。乙状结肠炎症性改变主要有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类型。

1、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2、缺血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多与血管供血不足有关,常见于老年人,症状包括突发腹痛、血便等。治疗需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可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要血管介入治疗。

3、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放疗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使用谷氨酰胺颗粒、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保护肠黏膜。日常需保持低渣饮食。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反复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治疗需长期用药控制,常用美沙拉嗪栓、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定期肠镜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可累及乙状结肠,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美沙拉嗪肠溶片、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等药物。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乙状结肠炎症性改变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结肠炎的首选药物有哪些

结肠炎可通过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结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1、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是一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常用剂型为肠溶片或颗粒剂,剂量为每日2-4克,分次服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2、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其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快速缓解症状。常用剂量为每日20-40毫克,口服或静脉注射。长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 3、硫唑嘌呤: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激素依赖性或难治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其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炎症反应。常用剂量为每日1.5-2.5毫克/公斤体重,口服。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4、益生菌: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结肠炎症状。常用剂型为胶囊或粉剂,每日1-2次,餐后服用。长期使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减少复发。 5、饮食调节:结肠炎患者应避免高纤维、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低渣饮食。推荐食物包括白米粥、蒸蛋、煮熟的蔬菜等。饮食调节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黏膜修复。 结肠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低渣饮食。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