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结肠炎

直肠炎乙状结肠炎的症状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直肠炎乙状结肠炎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及排便不尽感。症状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性肠病、放射性损伤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结合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1、腹痛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直肠炎疼痛常集中于肛门周围,乙状结肠炎疼痛范围更广泛。炎症刺激肠黏膜导致肠痉挛是主要原因,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慢性期多为钝痛。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常带有黏液或血丝。乙状结肠炎腹泻程度通常比直肠炎更显著。肠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是核心机制。长期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3、黏液脓血便

粪便表面附着黏液或脓液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见鲜红色血液混合。直肠炎出血多为便后滴血,乙状结肠炎出血常与粪便混合。溃疡性病变破坏黏膜血管是直接原因。需与痔疮出血鉴别,后者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

4、里急后重感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法排净,直肠炎患者症状更突出。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引发假性排便反射。患者可能出现频繁蹲厕但仅排出少量黏液,夜间症状可能加重。长期里急后重可能诱发肛窦炎或肛周湿疹。

5、全身症状

急性期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反应,慢性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释放炎性介质是全身症状的主因。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曲线,老年患者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若出现高热、心率增快提示感染扩散。

建议患者记录排便频率及性状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渣饮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腹部保暖可缓解痉挛痛。出现持续发热、大量便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肠镜,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及乙状结肠炎严重吗

直肠及乙状结肠炎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的慢性炎症,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严重并发症。

直肠及乙状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早期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常见诱因包括肠道菌群失衡、感染或免疫异常,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高纤维摄入,并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若症状较轻,规律复诊监测病情通常无须过度担忧。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肠穿孔、大出血或癌变等严重情况,多见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或未规范治疗者。此类患者需通过肠镜定期评估黏膜损伤程度,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血便量增多,应立即就医排除中毒性巨结肠等急症。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渣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肠镜及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活动期患者可配合局部灌肠治疗缓解里急后重感。若合并贫血或营养不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