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正常吗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正常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血常规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异常表现。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感染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稳定期或轻度发作时,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能完全正常。这种情况下,炎症反应较轻,未引起明显的血液指标变化。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长期咳嗽、少量白色黏液痰,无明显发热或全身症状。此时需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等综合判断病情。

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时,血常规常出现异常改变。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加重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加。部分患者因长期缺氧可能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这些指标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选择。

建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急性加重期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注意保暖防感冒,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出现咯血、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道憩室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肠道憩室病可能由长期低纤维饮食、肠壁结构异常、肠道动力紊乱、年龄增长、慢性便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肠道憩室病是肠壁黏膜层通过肌层薄弱处向外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多发生于结肠。

1、长期低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小、肠道蠕动减慢,增加肠腔内压力,长期可能诱发憩室形成。建议增加全谷物、西蓝花、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摄入量不低于25克。若伴随腹胀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2、肠壁结构异常

先天性肠壁肌层发育缺陷或结缔组织薄弱会导致局部抗压能力下降,常见于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腹痛、便血,需通过结肠镜确诊。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

3、肠道动力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异常收缩会使肠腔内压力不均,促使黏膜从薄弱点突出。典型表现为左下腹绞痛与排便习惯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配合腹部按摩改善症状。

4、年龄增长

50岁以上人群肠壁胶原蛋白流失、肌层萎缩,憩室发生率显著上升。这类患者无明显症状时无须治疗,但需定期肠镜监测。若发现憩室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

5、慢性便秘

长期排便费力会使肠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尤其乙状结肠段易形成多发性憩室。建议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必要时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反复出血或穿孔者需行腹腔镜憩室切除术。

肠道憩室病患者应避免坚果、种子等可能滞留憩室的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发热、便血或剧烈腹痛时需立即就医,警惕憩室穿孔或脓肿形成。术后患者需每2年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