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乙肝携带者多数不会在45岁时自愈,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是否自愈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免疫系统功能、肝脏炎症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
1、病毒复制状态乙肝病毒DNA载量低且处于非活动性携带状态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表面抗原转阴,但概率较低,需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控制病毒复制。
2、免疫清除能力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随年龄增长可能减弱,中青年时期免疫应答较强时更易发生自发性病毒清除,45岁后概率下降。
3、肝脏损伤程度肝脏持续存在炎症或纤维化会降低自愈可能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干预。
4、治疗干预时机早期接受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未治疗者自愈概率不足5%,建议每6个月复查乙肝两对半和肝脏超声。
乙肝携带者应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优质蛋白饮食,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出现转氨酶升高时及时就医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
细菌性阴道炎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不良卫生习惯、激素水平变化、性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卫生习惯等方式干预。
1、阴道菌群失衡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伴鱼腥味。建议避免频繁冲洗阴道,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乳酸杆菌制剂调节菌群。
2、不良卫生习惯长期使用不透气护垫、经期卫生巾更换不及时等行为破坏阴道微环境。需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清洗外阴。
3、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阴道酸碱度。此类人群需加强外阴清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
4、性接触传播可能与携带致病菌的性伴侣接触有关,常伴有外阴瘙痒症状。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查,常用药物包括替硝唑片、奥硝唑胶囊、硼酸洗液。
日常应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穿紧身裤,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足疗程用药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