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硬膜下血肿怎么办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硬膜下血肿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硬膜下血肿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引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脑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高龄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头部剧烈活动。硬膜下血肿患者应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减少颅内压波动。观察期间需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头痛加重或呕吐应立即就医。对于少量出血且无神经症状者,保守治疗期间需限制体力活动1-2周。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适用于血肿量小于10毫米且中线移位不明显的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促进血肿吸收。

3、手术引流

钻孔引流术适用于急性期厚度超过10毫米的血肿,颅骨开瓣术用于合并脑疝或复杂血肿。手术可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术后需留置引流管2-3天。老年患者行微创锥颅引流术恢复较快,但需预防术后癫痫发作,必要时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

4、康复训练

血肿吸收后需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包括记忆卡片练习、平衡训练等。语言障碍者可进行发音重建训练,运动障碍者需循序渐进开展肌力锻炼。康复期持续3-6个月,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5、定期复查

出院后1个月需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之后每3个月随访至完全恢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长期监测,复发时及时干预。合并高血压者需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硬膜下血肿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睡眠时使用软枕保护头部。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神经外科。家属需协助患者记录每日症状变化,按时陪同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便大量出血无疼痛感怎么回事

大便大量出血无疼痛感可能由痔疮、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检查明确诊断。

1、痔疮:

内痔破裂可能导致无痛性便血,血液呈鲜红色且与粪便分离,可通过肛门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必要时使用痔疮栓或硬化剂注射。

2、直肠息肉:

较大息肉表面糜烂会引起间断性便血,常见于中老年人,结肠镜下可见隆起性病变,需行息肉切除术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变。

3、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肠道炎症可导致黏液脓血便,伴有腹泻或里急后重感,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需使用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

4、结肠癌:

左半结肠癌常表现为暗红色血便伴大便习惯改变,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确诊需依赖肠镜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化疗。

出现无痛性便血应及时进行粪便潜血试验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观察出血频率和伴随症状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