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 附件炎

附件炎怎么查出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附件炎怎么查出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高珊
高珊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附件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附件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手术操作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附件炎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及附件区压痛、增厚或包块。急性期可能出现宫颈举痛、附件区明显压痛,慢性期可触及附件区增厚或条索状物。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经期应避免检查以免加重感染。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快提示炎症存在。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尿妊娠试验可排除异位妊娠,必要时需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能显示输卵管增粗、积水或盆腔积液,严重者可见输卵管卵巢脓肿。经阴道超声分辨率更高,可鉴别卵巢肿瘤或异位妊娠。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能清晰显示脓肿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4、病理检查

对于长期不愈的慢性附件炎或可疑肿瘤病例,可通过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镜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能明确炎症性质,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核性附件炎或恶性肿瘤。取材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扩散。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是诊断附件炎的金标准,能直视输卵管充血水肿、脓性渗出及盆腔粘连程度,同时可进行脓肿引流或粘连松解。适用于诊断不明、治疗效果差或疑似盆腔脓肿破裂的急症患者,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

确诊附件炎后应避免性生活至炎症消退,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并勤换内裤。急性期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慢性期可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调节菌群。治疗期间盆浴、游泳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需暂停,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防止转为慢性炎症。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且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附件炎的症状怎么检查确诊

附件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检测、腹腔镜检查等方式确诊。附件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不当、免疫力低下、性生活不洁等原因引起。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及附件区压痛情况,若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增厚或包块,结合患者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急性期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全身反应。检查前需排空膀胱,经期女性建议避开月经期检查。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检查能发现大量白细胞或致病微生物,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部分患者需进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以排除异位妊娠,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显示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特征性改变。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磁共振成像进一步评估炎症范围,超声检查无辐射且能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是首选的影像学手段。

4、病原体检测

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核酸扩增试验等技术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特异性病原体。药敏试验能指导抗生素选择,对反复发作或治疗无效的慢性附件炎尤为重要。取样时需注意避免阴道消毒液影响检测结果。

5、腹腔镜检查

作为诊断金标准,能直视输卵管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等病变,同时可进行粘连分离或脓肿引流治疗。适用于疑似盆腔脓肿、诊断不明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全身麻醉且存在手术相关风险,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确诊附件炎后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局限。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忌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慢性附件炎患者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