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主要死因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主要死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林燕
林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约75%~95%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多发生在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可伴有疲劳、头晕、晕厥等症状。
在各种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果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成对出现,或心动过速短,多源性或落在前心搏易损期,往往是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主要死因,尤其是入院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检查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检查特点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家族遗传史评估、基因表达水平测定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 1、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检测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如ACE、AGT、NOS3等基因,评估个体患高血压的遗传风险。基因多态性分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2、基因突变检测:针对特定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如KCNJ5、CACNA1D等,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或醛固酮增多症,进而引发高血压。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精准治疗。 3、家族遗传史评估:通过收集家族成员的血压数据和病史,评估高血压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遗传史评估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个体,早期进行干预和预防。 4、基因表达水平测定: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如REN、AGT等,了解基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基因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揭示高血压的分子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 5、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探讨基因与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如盐摄入、肥胖等对高血压的影响。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有助于制定综合防治策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因,还能为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结合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