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胃癌胃全切除后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术后管理需结合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方案。
1、营养支持治疗全胃切除后易发生营养不良,需通过肠内营养粉剂、短肽型配方制剂等补充热量与蛋白质,必要时采用静脉营养支持,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常规指标。
2、辅助化疗常用方案含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可降低复发概率。化疗周期数与剂量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调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雷莫芦单抗适用于晚期病例。治疗前需完成基因检测确认靶点表达状态。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纳武利尤单抗适用于PD-L1阳性患者。需评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风险。
术后需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体能状态。
胃癌分期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转移范围分为Ⅰ期(早期)、Ⅱ期(局部进展期)、Ⅲ期(区域进展期)和Ⅳ期(晚期),治愈率随分期递增而下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则显著降低。
1、Ⅰ期胃癌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主要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根治治疗。
2、Ⅱ期胃癌肿瘤侵犯肌层或浆膜下层,伴少量区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约60%-70%,需手术联合辅助化疗。
3、Ⅲ期胃癌肿瘤穿透浆膜层或广泛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约30%-50%,需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
4、Ⅳ期胃癌肿瘤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器官。5年生存率不足10%,以姑息治疗和全身化疗为主,部分可靶向治疗。
定期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术后需注意少食多餐、补充优质蛋白,避免腌制及高盐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