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干扰素治疗期间通常不建议哺乳,可能影响婴儿健康。干扰素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导致婴儿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哺乳期女性使用干扰素需严格遵医嘱,权衡治疗必要性与哺乳安全性。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治疗。药物成分可能进入乳汁,婴儿摄入后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血小板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部分婴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风险更高。临床建议治疗期间暂停哺乳,改用配方奶粉喂养。
特殊情况需个体化处理。若疾病危及生命必须使用干扰素,可在医生监测下短期哺乳,需定期检测婴儿血常规和肝功能。某些长效干扰素制剂半衰期较短,医生可能建议用药后间隔特定时间再哺乳。治疗结束后需等待药物完全代谢,通常停药后1-2周经评估方可恢复哺乳。
哺乳期女性使用干扰素前应充分告知医生哺乳需求。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进食量和体温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可提前储存母乳或选择营养配方替代,维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干扰素治疗结束后,建议咨询医生评估恢复哺乳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