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肺结节术后仍有结节可能与病灶残留、多发性结节、炎症反应或影像学假象有关,需结合病理类型和随访观察综合评估。
1. 病灶残留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可能导致边缘残留微小病灶,尤其磨玻璃结节边界模糊时更易发生。术后需定期复查胸部CT,必要时配合靶向药物辅助治疗。
2. 多发性结节约30%肺结节患者存在多发病灶,手术通常仅处理主病灶。剩余结节需根据大小、密度动态监测,部分可采取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
3. 术后炎症手术创伤引发的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在CT上可表现为结节影,通常6-12个月逐渐吸收。糖皮质激素可短期用于控制过度炎症反应。
4. 影像假象胸膜粘连、血管断面等正常结构在CT扫描中可能被误判为结节。建议采用薄层CT增强扫描鉴别,必要时进行PET-CT检查。
术后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每3-6个月复查低剂量CT,持续监测结节变化情况。出现咳嗽加重或痰中带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早期表现早期常见刺激性干咳,可能伴有低热或乏力,支气管炎患者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状。
2、进展期咳嗽加重出现黄脓痰,体温升高至38℃以上,肺炎患者可能出现胸膜性胸痛,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3、终末期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等缺氧表现,重症肺炎可导致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等呼吸道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