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乳腺炎发烧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扩散、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损害,主要影响包括乳房肿痛加重、持续高热、乳汁淤积、淋巴结肿大及全身乏力。乳腺炎需及时干预避免并发症。
1、局部感染扩散:
乳腺炎未控制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突破乳腺小叶屏障,导致乳房脓肿形成。临床表现为乳房皮肤发红发热、波动性肿块,严重时需穿刺引流。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能出现乳管堵塞,加剧乳汁淤积。
2、脓毒血症风险:
持续39℃以上高热伴寒战提示细菌入血,可能诱发脓毒血症。血液培养常见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需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产妇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先兆。
3、哺乳功能受损:
炎症导致乳管上皮细胞水肿,使乳汁分泌减少。部分患者出现乳腺导管永久性狭窄,表现为哺乳后乳房胀痛不缓解。乳汁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影响婴儿肠道菌群。
4、全身代谢紊乱: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13%,持续发热导致蛋白质分解加速。哺乳期女性易出现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脱水可能减少乳汁分泌量。
5、免疫功能下降:
长期炎症消耗体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患者更易继发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机会性感染。产后抑郁发生率较普通产妇升高2-3倍。
乳腺炎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暂停患侧哺乳但需定时排空乳汁。饮食选择高维生素C的猕猴桃、番茄等水果,避免高脂肪汤类。佩戴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每2小时冷敷患处15分钟。体温超过38.5℃或乳房出现紫红色斑块时,需急诊排除坏死性筋膜炎。康复期可进行肩关节环绕运动预防乳腺管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