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慢性间质性肾炎特征是什么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间质性肾炎特征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特征主要有肾小管功能异常、尿液成分改变、肾功能逐渐减退、高血压、贫血等。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种以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肾脏疾病,可能与长期药物使用、代谢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

1、肾小管功能异常

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常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包括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和酸化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多尿、低比重尿等症状。肾小管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表现。肾小管功能异常是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早期特征性改变。

2、尿液成分改变

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检查常发现轻度蛋白尿,多为小分子蛋白尿。尿沉渣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但通常不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血尿。尿液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小分子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尿液酸化功能检测可发现尿液pH值异常,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3、肾功能逐渐减退

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早期可能仅有肾小管功能异常,后期逐渐发展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缓慢升高,最终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减退的速度通常较慢性肾小球肾炎缓慢,但最终仍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4、高血压

约半数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钠水潴留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可加速肾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高血压可能为首发症状,在肾功能异常前即已出现。控制高血压对延缓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5、贫血

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伴有贫血,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铁代谢障碍、慢性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贫血可加重患者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纠正贫血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出现明显水肿、少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失禁的临床分类有哪些

尿失禁的临床分类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和功能性尿失禁。 1、压力性尿失禁:这类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肉松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引起,常见于女性产后或绝经后。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肉锻炼、行为疗法,严重时可采用尿道中段悬吊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2、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系统疾病或尿路感染有关,表现为强烈的尿意和无法控制的漏尿。治疗包括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如奥昔布宁片5mg每日两次或托特罗定缓释片4mg每日一次,必要时可进行膀胱扩大术。 3、混合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同时具备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特点,治疗需综合考虑两种类型的方法,如联合使用盆底肌肉锻炼和抗胆碱能药物。 4、充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通常由膀胱排空障碍引起,如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包括导尿、药物治疗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前列腺切除术或膀胱造瘘术。 5、功能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与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或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常见于老年人。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如物理治疗、认知训练,必要时使用成人纸尿裤等辅助器具。 在日常生活中,尿失禁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以促进肠道健康。规律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失禁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对尿失禁的管理也有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