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什么是缺血性肠病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缺血性肠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缺血性肠病是指因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肠道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可分为急性缺血性肠病和慢性缺血性肠病两类。

1、病因

缺血性肠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原因,会导致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多见于心房颤动或高凝状态患者,可突然阻断肠系膜血流。血管痉挛常由药物、应激或低血压诱发,引起短暂性缺血。

2、症状

急性缺血性肠病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便血、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慢性缺血性肠病症状较隐匿,常见餐后腹痛、体重下降、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左下腹,进食后加重,称为肠绞痛。

3、诊断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狭窄或闭塞。腹部超声可评估血流速度,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黏膜损伤。血液检查可发现乳酸升高、白细胞增多等缺血表现。

4、治疗

急性缺血需紧急处理,包括补液、抗凝、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注射液。严重者需血管介入或肠切除手术。慢性缺血以改善血流为主,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扩血管药如尼莫地平片,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5、预防

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需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应及时就医。

缺血性肠病患者日常需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可选择易消化的低纤维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血管情况,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嘴里发酸是怎么回事?

嘴里发酸可能由胃食管反流、口腔疾病、饮食因素、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口腔护理、心理调节、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至口腔是嘴里发酸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患者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同时避免饱餐后平卧。

2、口腔疾病

龋齿、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可能导致口腔酸碱失衡,引发酸味感。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症状。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配合甲硝唑口颊片控制感染,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3、饮食因素

过量摄入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酸性食物会暂时改变口腔pH值。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清水漱口、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中和酸性,日常注意减少酸性食物摄入。

4、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引起味觉异常。若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后出现口酸,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5、精神压力

焦虑紧张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唾液成分,产生异常味觉。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缓解压力,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餐后及时漱口。若口酸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呕吐、体重下降等表现,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胃镜、口腔检查等明确病因。长期口酸可能腐蚀牙釉质,需加强口腔清洁并使用含氟牙膏保护牙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