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泥沙状胆结石通常无须手术治疗,多数可通过药物和饮食调整控制。若合并胆管梗阻、反复感染或胆囊功能丧失,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泥沙状胆结石属于胆固醇性或胆色素性微小结石,直径多小于3毫米。此类结石流动性强,较少引发胆囊管嵌顿,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餐后右上腹隐痛、腹胀等轻微症状。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溶石药物,配合低脂高纤维饮食,多数结石可逐步溶解或随胆汁排出。定期超声监测结石变化是重要随访手段。
当泥沙状结石充满胆囊腔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进入胆总管引发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时,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或怀疑癌变者,应限期手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若出现结石相关感染,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
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有助于胆囊排空,避免长时间空腹诱发结石堆积。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可降低胆汁黏稠度,橄榄油、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能帮助调节胆固醇代谢。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