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6次阅读
乳腺癌WHO分级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三大类,具体包括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亚型。
非浸润性癌指癌细胞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预后较好。导管原位癌表现为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但未浸润周围组织,影像学可见微小钙化灶。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终末导管,多为多中心性病灶,临床触诊难以发现。这两种类型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较高,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
浸润性特殊型癌具有特定组织学形态,包括黏液癌、髓样癌、乳头状癌等亚型。黏液癌肿瘤细胞漂浮在黏液基质中,生长相对缓慢。髓样癌边界清楚但缺乏腺管结构,伴有淋巴细胞浸润。乳头状癌形成乳头状结构且细胞异型性明显。这类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治疗方案需结合分子分型制定。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病例的大部分。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可形成不规则肿块。浸润性小叶癌呈单行条索状生长,容易发生多灶性病变。这类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需综合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
乳腺癌WHO分级系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影像学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确诊后应配合医生完善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分子分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术后康复阶段可进行低强度运动改善上肢功能,同时需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