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输血后注意事项?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输血后注意事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输血后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但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

1、观察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可能表现为腰背疼痛、血红蛋白尿,迟发性反应可在输血后数日至数周出现发热或贫血加重。出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溶血反应需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避免剧烈活动

输血后24-48小时应限制体力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血小板输注者需延长制动时间至72小时。心功能不全患者输血后需绝对卧床,监测心率变化,可使用呋塞米注射液预防循环超负荷。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输血后应延迟康复训练。

3、护理穿刺部位

输血穿刺点需保持敷料干燥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肿胀。出现局部血肿可冷敷,禁止揉搓。中心静脉输血者需每日消毒换药,注意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输血后穿刺点愈合较慢,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修复。

4、调整饮食结构

输血后应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每日补充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食物。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建议搭配新鲜柑橘类水果。限制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大量输血后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需适当增加乳制品摄入。

5、定期随访监测

输血后1周需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多次输血者应每3个月检测铁蛋白预防铁过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需监测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长期输血依赖的地中海贫血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MRI评估铁沉积情况。

输血后应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促进代谢,但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2周内避免接种疫苗,防止免疫干扰。出现持续乏力、黄疸或尿液颜色加深需立即就医。建议记录每次输血时间、血型及不良反应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活动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白细胞红细胞都高是什么原因

宝宝白细胞和红细胞同时升高可能与感染、脱水、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急性细菌感染、严重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1. 急性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儿童白细胞和红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动员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参与防御,同时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液浓缩。患儿通常伴有发热、咳嗽、局部红肿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血培养检查,并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2. 脱水状态

严重呕吐腹泻或摄入不足会导致体液丢失,引起血液浓缩现象。此时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值相对增高,但血红蛋白浓度可能正常。患儿可能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这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异常增生,可能伴随白细胞增多。患儿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诊断需通过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治疗可能采用羟基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细胞增殖,严重时需进行放血治疗。

4. 先天性心脏病

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由于长期缺氧刺激,可能继发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同时合并感染时会出现白细胞升高。典型表现包括口唇发绀、杵状指、活动后气促等。医生会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可能涉及地高辛口服溶液等强心药物,或择期进行手术矫正。

5. 骨髓异常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全血细胞异常增殖。患儿除血象异常外,可能伴有出血倾向、反复感染、贫血貌等表现。确诊需依赖骨髓活检和染色体分析,治疗包括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部分病例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

家长发现宝宝血常规异常时,应记录发热、饮食、二便等情况供医生参考。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及时复查血常规观察指标变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维持适宜室温。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持续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完善C反应蛋白、血涂片、骨髓检查等辅助诊断。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定期监测血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