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抠耳朵里面疼可能与外耳道损伤、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中耳炎、外耳道真菌感染等原因有关。外耳道皮肤薄嫩,频繁掏耳易导致机械性损伤或继发感染,建议避免自行掏耳,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外耳道损伤
外耳道皮肤受指甲或挖耳工具刮擦后可能出现局部破损,表现为刺痛或灼热感。轻微损伤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自愈,若伴随出血或肿胀,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日常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
2、外耳道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常导致耳道红肿、触痛明显,严重时可见黄色分泌物。可能与掏耳后皮肤屏障破坏有关,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疼痛剧烈者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3、外耳道湿疹
过敏或慢性刺激引起的湿疹会使耳道皮肤出现丘疹、脱屑,掏耳时产生刺痛。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同时避免接触洗发水等化学刺激物。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
4、中耳炎
鼓膜内侧感染可能放射至外耳道,表现为深部胀痛伴听力下降。急性细菌性中耳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渗出较多时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引流。禁止自行掏耳以免加重感染。
5、外耳道真菌感染
潮湿环境易诱发耳道真菌增殖,出现白色絮状分泌物及瘙痒性疼痛。确诊后需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保持耳道通风干燥。避免共用挖耳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日常应注意耳部清洁时仅用湿润毛巾擦拭外耳廓,勿将棉签等深入耳道。游泳后及时排空耳内积水,耳痒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流脓、发热等症状时,须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以降低炎症反应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