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脑梗塞和脑出血均属于严重脑血管疾病,但脑出血通常起病更急、致死率更高。两者严重程度比较主要与出血量、梗塞范围、基础疾病、救治时机等因素有关。
1、起病速度脑出血多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病情进展迅速;脑梗塞症状常呈阶梯式加重,部分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兆。
2、病理机制脑出血由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受压,易引发脑疝;脑梗塞因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可发生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损伤。
3、预后差异大量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功能障碍;脑梗塞预后与溶栓治疗时机相关,及时再通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4、治疗难度脑出血需紧急降压、脱水降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脑梗塞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无论出现哪种脑血管意外症状,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就医。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脑梗死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超过时间窗可采用尿激酶溶栓,需配合头颅CT排除出血风险。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
2、抗血小板治疗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扩展,氯吡格雷用于非心源性栓塞患者,替格瑞洛适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长期用药需监测消化道出血风险。
3、神经保护治疗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微循环,胞磷胆碱钠促进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结合血压血糖管理。
4、康复训练发病后48小时开始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2周后进行平衡站立练习,3个月黄金期内加强步行功能锻炼。吞咽障碍患者需进行口颜面操训练。
发病后需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摄入低于5克,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