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甲胎蛋白500微克/升属于明显升高,可能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慢性乙肝或丙肝急性发作时,肝细胞再生会导致甲胎蛋白升高,通常伴有乏力、黄疸等症状,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肝脏纤维化修复过程中可产生甲胎蛋白,多伴随血小板减少、门静脉增宽,需使用安络化纤丸联合肝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约70%肝癌患者甲胎蛋白超过400微克/升,常合并右上腹包块、消瘦,确诊需增强CT或MRI,治疗包括肝切除术、靶向药物仑伐替尼。
睾丸或卵巢畸胎瘤等生殖系统肿瘤也可分泌甲胎蛋白,需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和病理活检确诊,治疗方案含博来霉素联合手术切除。
建议立即至肝胆外科或肿瘤科就诊,完善腹部超声、增强CT等检查,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