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常见引起子宫性闭经的原因有什么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常见引起子宫性闭经的原因有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常见引起子宫性闭经的原因主要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切除术等。子宫性闭经是指由于子宫病变导致月经无法正常来潮,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可能与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手术、宫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宫腔粘连会导致子宫内膜受损,无法正常增生脱落。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促进内膜修复,必要时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常用药物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

2、子宫内膜结核

子宫内膜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结核病变会破坏子宫内膜功能层,导致闭经。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

3、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产后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导致内膜损伤和宫腔粘连。治疗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必要时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

4、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发育不良多为先天性因素导致,可能伴随原发性闭经。子宫体积过小或形态异常会影响内膜正常生长。治疗上可尝试激素替代疗法促进子宫发育,常用药物包括结合雌激素片、地屈孕酮片等,严重者可能需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5、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性闭经的绝对原因,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的治疗。术后子宫内膜缺失导致永久性闭经。术后需关注卵巢功能变化,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尼尔雌醇片等。

出现子宫性闭经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减肥,注意经期卫生。宫腔操作后应按医嘱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对于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者,建议尽早就诊评估生育能力。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性盆腔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盆腔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后感染、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病原体感染

慢性盆腔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常表现为下腹持续性隐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厌氧菌感染。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邻近器官炎症

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可能引发盆腔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腰骶部酸痛。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替硝唑片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建议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宫腔操作感染

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后未规范抗感染易诱发炎症,多伴有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需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预防性抗感染,配合妇科千金胶囊活血化瘀。术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及游泳,定期复查超声。

4、性传播疾病

不洁性行为传播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常见同房后腹痛加重。治疗需伴侣同时服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治疗期间使用避孕套阻隔交叉感染,3个月后复查病原体。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反复发作盆腔炎,症状多迁延不愈。除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外,可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慢性盆腔炎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避免使用卫生棉条。饮食宜清淡,多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周进行3次以上快走或瑜伽等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