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激素疗法可能引起多种副作用,常见的有体重增加、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皮肤变薄和情绪波动等。使用激素疗法时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激素疗法常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部分肿瘤等,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干扰人体正常代谢。体重增加与脂肪重新分布有关,尤其易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风险上升源于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钙质流失加速可能引发骨折。血糖异常因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需警惕糖尿病发生。皮肤变薄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紫纹形成,与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相关。情绪波动包括焦虑、失眠甚至抑郁,与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更严重反应。库欣综合征样表现如满月脸、水牛背提示激素过量。消化道溃疡风险增高与胃酸分泌增多相关。免疫功能抑制可能诱发潜伏感染复发或加重。儿童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妊娠期使用存在致畸风险,需绝对避免部分激素类药物。
使用激素疗法期间应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质。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或哑铃训练。定期检测骨密度、血糖和眼压,眼科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出现严重副作用时需立即就医。停药过程应遵循阶梯式递减原则,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