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宝宝经常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建议家长采用半直立姿势喂养,喂奶后保持宝宝头高脚低位15-20分钟,避免平躺引发吐奶。人工喂养时奶瓶倾斜角度应使奶液充满奶嘴。
2、进食过快家长需控制单次喂养量,采用少量多次方式。母乳喂养时可用手指轻压乳晕控制流速,奶嘴孔径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尺寸。
3、胃食管反流可能与贲门发育不全、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进食后喷射性呕吐。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西甲硅油乳剂等促胃肠动力药。
4、牛奶蛋白过敏通常伴随湿疹、血便等症状,家长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严重过敏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蒙脱石散等抗过敏药物。
家长需记录吐奶频率与性状,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应竖抱拍嗝10分钟,若出现体重不增或呕吐物带血需立即就医。
宝宝总是咳嗽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调整睡姿、拍背排痰、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咳嗽通常由空气干燥、过敏刺激、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保持空气湿润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会加重咳嗽,建议家长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避免冷空气直吹。生理性因素无须用药,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
2、调整睡姿平躺易导致鼻咽部分泌物倒流引发咳嗽,家长需将宝宝头部垫高15度左右。若伴随流涕或打鼾,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有关,需观察环境过敏原。
3、拍背排痰家长需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松动气道分泌物。如痰液黏稠发黄,可能与细菌性支气管炎有关,需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
4、就医检查持续咳嗽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喘息时,可能与肺炎、百日咳等疾病有关,需进行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病毒感染需对症治疗。
咳嗽期间家长应避免给宝宝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咳嗽频率和伴随症状,夜间可适当抬高枕头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