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荨麻疹和过敏的相同点在于都可能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区别在于荨麻疹是特定皮肤表现,过敏是更广泛的免疫反应类型。主要差异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治疗侧重。
1、发病机制荨麻疹主要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则是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可累及多系统。
2、临床表现荨麻疹表现为风团伴瘙痒,24小时内可消退;过敏除皮肤症状外,可能出现呼吸道痉挛、休克等全身反应。
3、诱发因素荨麻疹常见诱因包括压力、感染等非特异性刺激;过敏多由特定过敏原如食物、花粉等触发。
4、治疗侧重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过敏需避免过敏原并可能需肾上腺素急救,两者均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
日常需记录发作诱因,避免搔抓皮肤,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严重过敏反应。
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过敏原回避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物理刺激、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慢性荨麻疹需规律用药,急性发作时可联合第一代药物如苯海拉明。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适用于重症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和剂量。
3、免疫调节剂奥马珠单抗适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通过阻断IgE通路减少肥大细胞活化。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难治性病例,需监测肝肾毒性。
4、过敏原回避通过过敏原检测识别触发因素,常见包括海鲜、坚果、尘螨等。物理性荨麻疹需避免冷热刺激、摩擦等诱因,必要时使用防护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发作日记帮助识别诱因,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