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肝硬化再生结节(RN)存在癌变风险,但概率相对较低。肝硬化再生结节是肝脏在长期损伤后形成的修复性结构,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可能进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或肝细胞癌。
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变与多种因素相关。慢性病毒性肝炎持续刺激、长期酒精性肝损伤或代谢异常导致的炎症微环境,可能促使再生结节内肝细胞基因突变积累。这类结节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类圆形病灶,增强扫描时与周围组织强化模式一致。临床随访中若发现结节体积快速增长、边界模糊或增强特征改变,需警惕恶变可能。通过超声造影、动态增强CT或MRI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
少数肝硬化再生结节可能因持续致癌因素作用发生恶性转化。合并乙肝病毒DNA高载量、丙肝病毒持续感染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期患者,其再生结节内异常增生肝细胞更易获得侵袭性。这类高危结节在病理学上可见细胞异型性增加、假腺管结构形成等癌前病变特征。对于直径超过15毫米且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结节,建议每3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保持戒酒并控制基础肝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右上腹持续疼痛或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升高时,需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或肝病科进一步评估。日常需避免摄入霉变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维持规律作息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