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牙龈萎缩一般暴露牙根1-3毫米,实际程度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刷牙方式、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1、牙周炎程度中重度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附着丧失,牙根暴露可达3毫米以上,需进行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
2、机械刺激横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造成牙龈机械性损伤,长期可导致1-2毫米牙龈退缩,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
3、生理退化40岁后牙龈组织自然萎缩,每年约退缩0.1毫米,60岁以上人群牙根暴露可达2毫米,属正常生理现象。
4、遗传倾向薄龈型体质者牙龈更易退缩,即使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牙根仍可能暴露1-2毫米,需定期进行牙周维护。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出现冷热敏感时及时就医进行脱敏或牙龈移植治疗。
牙齿被挤歪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拔牙矫正、手术矫正、日常口腔护理等方式治疗。牙齿排列不齐通常由遗传因素、乳牙滞留、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通过持续施加压力使牙齿逐渐移动至正常位置,适合轻中度牙齿拥挤,矫正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
2、拔牙矫正对于严重拥挤病例可能需要拔除智齿或前磨牙创造空间,可能与颌骨容量不足有关,通常伴随牙齿重叠、咬合紊乱等症状。
3、手术矫正正颌手术适用于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牙齿拥挤,可能与遗传性颌骨畸形有关,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开合畸形等症状。
4、日常口腔护理纠正咬笔、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清洁,儿童期定期进行咬合诱导可预防牙齿排列异常加重。
建议尽早就诊口腔正畸科评估,矫正期间避免过硬黏性食物,保持矫治器清洁,每餐后使用冲牙器减少食物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