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牙龈萎缩一般暴露牙根1-3毫米,实际程度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刷牙方式、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1、牙周炎程度中重度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附着丧失,牙根暴露可达3毫米以上,需进行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
2、机械刺激横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造成牙龈机械性损伤,长期可导致1-2毫米牙龈退缩,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
3、生理退化40岁后牙龈组织自然萎缩,每年约退缩0.1毫米,60岁以上人群牙根暴露可达2毫米,属正常生理现象。
4、遗传倾向薄龈型体质者牙龈更易退缩,即使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牙根仍可能暴露1-2毫米,需定期进行牙周维护。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出现冷热敏感时及时就医进行脱敏或牙龈移植治疗。
牙齿发黄有黑渍可通过日常清洁、专业洁牙、药物治疗、修复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色素沉积、龋齿、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等原因引起。
1、日常清洁长期饮用咖啡或吸烟导致的外源性色素沉积,可通过巴氏刷牙法配合含碳酸钙的牙膏清洁,减少牙面色素附着。
2、专业洁牙顽固牙结石或烟斑需采用超声波洁治联合喷砂抛光,清除龈上龈下结石后,可配合过氧化氢凝胶进行诊室漂白。
3、药物治疗浅龋引起的黑渍可使用氟化钠甘油促进再矿化,中龋需清除腐质后填充玻璃离子水门汀,深龋伴牙髓炎需根管治疗。
4、修复治疗四环素牙或氟斑牙等内源性着色可选择瓷贴面修复,重度釉质发育不全可采用全冠修复恢复牙齿形态与色泽。
日常减少深色饮食摄入,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避免过量氟化物接触,出现持续性黑渍或疼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