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症状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红斑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常见并发症,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诊断。

1、蛋白尿

蛋白尿是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典型表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散。患者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范围。蛋白尿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有关,长期大量蛋白流失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临床常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减少蛋白漏出。

2、血尿

血尿表现为肉眼可见的洗肉水样尿或显微镜下红细胞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时红细胞通过损伤处进入尿液,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全程血尿,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羟氯喹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药物可减轻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害。

3、水肿

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严重时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这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相关,钠水潴留加重水肿程度。患者可能出现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有助于缓解症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利尿过度。

4、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导致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表现。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同时需限制每日盐分摄入。

5、肾功能异常

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功能指标异常。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严重时出现少尿或无尿。需警惕急性肾损伤风险,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日常应注意避免日晒、感染等诱发因素,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水分摄入量。出现新发水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诊,活动期需卧床休息减少蛋白质分解。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高嘌呤饮食、肥胖、代谢异常、肾脏排泄减少等。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

1、遗传因素

部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导致尿酸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较快。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及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2、高嘌呤饮食

长期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增加体内尿酸生成。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尿酸,当尿酸生成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控制饮食中嘌呤摄入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措施。

3、肥胖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同时脂肪组织增多也会促进尿酸生成。体重超标者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概率明显增高。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4、代谢异常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常伴随尿酸代谢紊乱。这些疾病会导致体内环境改变,影响尿酸排泄或增加尿酸生成。控制基础疾病对预防痛风发作有重要意义。

5、肾脏排泄减少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或某些药物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时,会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利尿剂、抗结核药等药物可能干扰尿酸排泄,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血尿酸水平。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保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饮酒,特别是啤酒。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出现关节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关节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