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肠癌便血频率因人而异,可能间歇性或持续性出现,通常与肿瘤位置、出血量等因素有关。
1. 早期表现早期可能数周一次,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2. 进展期肿瘤增大后出血频率增加,可能每周数次,血液与粪便混合,出现黏液便。
3. 终末期晚期可能每日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或黑色,伴随明显贫血、消瘦等症状。
出现反复便血应及时就医检查,肠癌早期发现可通过肠镜确诊,日常需注意观察排便变化并记录出血情况。
1岁宝宝呕吐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肠梗阻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感染、肠套叠、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立即停止喂养并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轻肠道压力。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固定管道,避免宝宝抓扯。
2、静脉补液通过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观察宝宝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反馈医护人员。
3、药物治疗使用头孢曲松抗感染、山莨菪碱解痉、奥美拉唑护胃。可能与肠道炎症或肠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腹胀、哭闹不安。
4、手术治疗肠套叠需空气灌肠复位,先天性畸形需手术矫正。可能与肠道结构异常有关,表现为呕吐物含胆汁、腹部包块。
家长需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记录呕吐次数及性状,术后遵医嘱逐步恢复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