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膝盖和胳膊肘疼可能由运动损伤、过度劳累、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干预、关节腔注射等方式缓解。
1、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意外碰撞可能导致关节周围韧带拉伤或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建议停止活动并冰敷,急性期后可热敷促进恢复。
2、过度劳累长期重复性动作或姿势不良会造成肌腱劳损,常见于体力劳动者。需调整工作强度,配合局部按摩和肌肉拉伸,必要时使用护具支撑。
3、骨关节炎可能与年龄增长、关节退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疼痛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片、双醋瑞因胶囊等药物。
4、痛风性关节炎多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典型症状为夜间突发关节红肿热痛。需控制嘌呤摄入,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
日常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爬山爬楼梯等负重活动,超重者建议减轻体重以降低关节压力。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关节变形应及时就诊。
小儿先天性腱鞘炎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法按摩、支具固定、局部注射和腱鞘切开术。
1、手法按摩:家长需每日轻柔按摩患儿僵硬手指,配合被动伸展训练,有助于松解黏连腱鞘。保守治疗对1岁内患儿有效率较高。
2、支具固定:定制夜间固定支具维持手指伸直位,家长需确保每日佩戴时间不少于8小时,持续3-6个月可改善肌腱滑动。
3、局部注射:对于2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医生可能建议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混悬液,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4、腱鞘切开:3岁后仍存在弹响指或绞锁症状者,推荐行腱鞘切开术,门诊手术时间约15分钟,术后需家长辅助进行功能锻炼。
建议发现婴幼儿拇指屈曲受限时尽早就诊,6月龄前开始干预效果最佳,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