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怎么形成的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怎么形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剑
曹剑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成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自身生理缺陷以及病理性变化相关,最终导致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耐药性。这种疾病的形成过程复杂,涉及多种促成因素,需要全面了解以预防及采取科学治疗。
1、遗传因素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的家族基因关联性较低,但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强患病风险。例如,涉及免疫系统调控的基因如RAS或TP53基因有时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异常浆细胞的产生。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后代患病的风险更高。
2、环境因素的作用
生活环境对于疾病的发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苯等有毒化学物质,或者因为职业暴露例如化工、农药工业引起的接触,这些都会导致骨髓细胞发生突变。重金属污染也有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3、自身生理缺陷的致病基础
免疫功能异常是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形成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当人体的免疫监视系统功能下降时,体内异变的浆细胞无法被有效清除,这些细胞逐渐增殖,最终引发骨髓瘤。高龄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高危因素,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老化”,自我修复能力的减弱使得疾病更容易发生。
4、慢性疾病或外伤诱发
某些慢性炎症疾病,例如慢性免疫性肾病、风湿性疾病,可能导致骨髓内浆细胞的逐渐失控增殖。骨骼外伤或骨髓损伤也可能成为引发此类肿瘤的诱因之一。在骨骼修复过程中,异常刺激可能引发骨髓恶性变。
5、病理性因素:从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到耐药性
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可能仅是单克隆浆细胞的无害增生MGUS,但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这些细胞逐渐变成恶性瘤细胞。当患者接受治疗后,部分恶性细胞可能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进一步演变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缺陷以及疾病的恶性进展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有家族史、职业暴露史或慢性免疫疾病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定期体检并在疾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同时,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效果如何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通常较好,适用于符合适应证的良性结节患者。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对恶性结节或特殊位置结节需谨慎评估。

微波消融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能,精准作用于甲状腺结节组织使其凝固坏死。治疗过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即可操作,手术时间约30-60分钟。术后颈部仅留针眼大小创口,多数患者1-3天可恢复正常活动。临床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可达50%-80%,对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损伤较小。适用于直径2-4厘米的良性实性结节、囊实性混合结节,以及部分复发性结节。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吸收情况,配合甲状腺功能监测。

需注意微波消融存在特定限制。结节贴近喉返神经、气管或包膜时操作风险增加,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出血等并发症。对怀疑恶性的结节应优先选择手术切除,伴有甲亢症状的结节需联合药物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短暂颈部肿胀疼痛,可通过冰敷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结节残留或复发,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二次干预。

选择微波消融前需完善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评估,术后避免剧烈运动1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日常注意控制碘摄入量,规律复查甲状腺功能与颈部超声。若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