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术后髋关节脱位怎么办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术后髋关节脱位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术后髋关节脱位可通过卧床制动、手法复位、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术后髋关节脱位通常由关节囊松弛、肌肉无力、假体位置异常、外伤撞击、术后康复不当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患肢负重及旋转动作。可使用牵引带临时固定髋关节,减轻关节囊压力。卧床期间建议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下方垫软枕,防止关节内收内旋。家长需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及日常活动,避免自行移动患肢。

2、手法复位

需由骨科医生在麻醉下进行Allis复位法或Bigelow复位法。复位前需通过X线确认脱位方向,手法操作时持续牵引患肢并施加反向作用力。复位成功后需立即复查影像,确认关节对位关系。儿童患者复位后家长需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及疼痛变化。

3、支具固定

复位后需佩戴髋关节外展支具6-8周,保持髋关节屈曲15-20度、外展30度。支具可选用带骨盆固定带的髋关节保护器,夜间睡眠时仍需佩戴。固定期间每2周复查X线,家长需每日检查支具松紧度及皮肤受压情况。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痉挛患者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预防深静脉血栓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口服利伐沙班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术修复

反复脱位或假体位置异常者需行髋关节翻修术,包括关节囊修补、假体重新安放、大转子截骨等术式。术后需严格制动4-6周,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手术可能与关节周围骨缺损、软组织张力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时弹响、肢体短缩等症状。

康复期应避免盘腿、深蹲等危险动作,3个月内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髋关节外展肌群力量练习。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软组织修复。定期复查髋关节CT评估稳定性,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脚踝骨骨折一般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脚踝骨骨折可通过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固定治疗:脚踝骨骨折后需立即进行固定,常见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和支具固定。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通常需持续4-6周;支具固定则适用于轻度骨折,允许部分活动,固定时间相对较短。 2、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初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练习;中期可增加主动活动,如站立平衡训练;后期可进行力量训练,如提踵练习。 3、药物治疗:骨折后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400mg,每日2次缓解疼痛,钙剂如碳酸钙片500mg,每日1次促进骨愈合,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软胶囊0.25μg,每日1次增强钙吸收。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或复位不佳的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内固定术使用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端,关节融合术则适用于关节面严重损伤的情况。 5、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常用方法包括超声波治疗、低频电刺激和热敷。超声波治疗可加速组织修复,低频电刺激可缓解疼痛,热敷则有助于放松肌肉。 骨折愈合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鱼类,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和游泳,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再次受伤。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计划。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