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婴儿肠炎炎症消了后还是拉稀怎么办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肠炎炎症消了后还是拉稀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肠炎炎症消退后仍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补充益生菌、腹部保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婴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或高脂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减轻肠道负担。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停摄入高纤维蔬菜水果,改为米汤、焦米粥等低渣流食,少量多餐喂养。

2、口服补液

使用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按说明书比例调配温水服用。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分次喂服。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需增加补液量。避免直接饮用含糖饮料或纯净水,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

3、补充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可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选择婴幼儿专用剂型,用温水或奶液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持续使用1-2周,观察排便性状改善情况。

4、腹部保暖

用温热手掌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或使用40℃以下暖水袋隔衣热敷,每次10-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热敷后及时擦干皮肤。睡眠时穿戴棉质腹围,减少肠蠕动引发的腹部不适。

5、遵医嘱用药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需空腹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减少肠道分泌,适用于水样便。细菌性肠炎恢复期可短期使用乳酸菌素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观察精神状态。腹泻期间加强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若持续腹泻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血便、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复查便常规与轮状病毒检测。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早引入高糖高脂食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鼻中隔偏曲会引起偏头疼吗

鼻中隔偏曲可能引起偏头疼,通常表现为单侧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鼻中隔偏曲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鼻中隔偏曲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流鼻血等症状。 1、鼻塞: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起鼻塞。长期鼻塞会影响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头痛。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湿润,或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日1-2次,缓解鼻塞症状。 2、头痛: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结构异常,压迫周围神经,引发偏头疼。头痛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搏动性疼痛。可尝试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每次200-4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缓解头痛。 3、嗅觉减退:鼻中隔偏曲可能影响嗅觉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嗅觉减退。嗅觉减退可能与鼻腔通气不畅或炎症有关。建议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必要时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1次,改善嗅觉功能。 4、流鼻血: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干燥,易发生鼻出血。流鼻血通常表现为鼻腔前部的少量出血。建议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每日2-3次,或涂抹凡士林,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5、手术干预:对于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通过切除偏曲的软骨和骨组织,恢复鼻腔正常结构;鼻中隔成形术通过重塑鼻中隔,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增强血管弹性,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