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可发生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股骨粉碎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需及时就医处理。
1、骨不连
骨不连是指骨折端在预期时间内未能愈合。股骨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端血供破坏严重,骨不连概率较高。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持续性疼痛、异常活动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自体骨移植、骨髓刺激术等方法促进愈合,必要时使用锁定钢板或髓内钉进行固定。常用药物包括骨肽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等促进骨愈合的药物。
2、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多因骨折累及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引起。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关节置换术。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3、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因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所致。患者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表现。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穿戴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常用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利伐沙班片等抗凝剂。
4、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在骨折后24-72小时,因骨髓脂肪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点等。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吸氧、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5、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可能发生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清创、引流,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菌药物。
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饮食上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多食用牛奶、鸡蛋、鱼类等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康复期间注意预防跌倒,可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
肩袖二次撕裂可通过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肩袖二次撕裂通常由外伤、过度使用、肌腱退化、缝合失效、术后康复不当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
适用于部分撕裂或活动受限较轻者。急性期需制动患肢,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3-4周,减少肩峰对肌腱的摩擦。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钟摆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日常避免提重物及过头动作,睡眠时在患侧手臂下垫软枕。
2、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冲击波治疗能缓解钙化性肌腱炎引发的疼痛,通常需3-5次疗程。红外线照射配合冰敷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后需进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如靠墙天使运动。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肌肉痉挛者可短期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功能,但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止肌腱脆性增加。
4、封闭治疗
针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每年不超过3次。注射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肌腱显影增强等异常信号。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血糖波动。
5、手术治疗
完全性撕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采用双排缝合锚钉技术加强固定。巨大撕裂可能需肌腱转位或补片增强。术后6周内保持外展位制动,后续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吸烟患者术前需戒烟4周以上。
术后康复期需持续进行爬墙训练、弹力带内旋训练等动作,但应避免突然发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如西蓝花、鸡胸肉等促进肌腱胶原合成。定期复查MRI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夜间痛加重或活动度倒退需及时复诊。日常生活中改用背双肩包分散压力,游泳时避免自由泳过度挥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