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外耳道炎可能出现耳鸣和流脓症状,常见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异物刺激、湿疹继发感染或中耳炎扩散等情况。
1、感染因素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破坏外耳道皮肤屏障,伴随耳痛、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或克霉唑溶液抗感染治疗。
2、异物刺激耳道进入异物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耳闷、瘙痒症状。需由医生专业取出异物后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预防感染。
3、湿疹继发外耳道湿疹搔抓后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渗出性皮疹伴黄色脓液。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抗生素软膏控制炎症。
4、中耳炎扩散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穿透鼓膜导致耳漏,需通过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配合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治疗。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自行掏耳,出现持续流脓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微整鼻子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感染、假体移位、血管栓塞等后遗症。具体表现与操作技术、材料选择及个体差异有关。
1、局部肿胀注射或手术后常见暂时性肿胀,通常1-2周消退。冰敷可缓解症状,避免揉压鼻部。
2、感染风险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
3、假体移位硅胶或膨体植入后可能因外力撞击发生位移。轻度偏移可通过手法复位,严重需手术调整。
4、血管栓塞注射填充剂误入血管会导致皮肤坏死或失明。需立即注射透明质酸酶溶解,并配合高压氧治疗。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定期复查可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