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生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生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生麦芽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等功效,主要用于改善食积不消、脘腹胀痛、乳汁郁积、肝郁胁痛等症状。

1、消食健胃

生麦芽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类成分,能促进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帮助缓解米面薯芋类食物引起的食积不消。对于暴饮暴食后出现的胃脘胀满、嗳气酸腐等症状,可用生麦芽配伍山楂、神曲煎服。脾胃虚弱者长期服用时建议搭配白术、茯苓等健脾药材。

2、回乳消胀

生麦芽通过抑制垂体泌乳素分泌产生回乳作用,适用于断乳期妇女的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使用时需大剂量煎服,通常需配合芒硝外敷乳房。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以免影响正常泌乳功能。

3、疏肝解郁

生麦芽具有轻度疏肝理气功效,能改善肝气郁结导致的胸胁胀闷、情绪抑郁等症状。常与柴胡、香附等药材配伍使用,适用于情志不畅引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但器质性肝病患者需配合专业治疗。

4、降糖辅助

生麦芽中的β-葡聚糖可延缓葡萄糖吸收,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辅助控糖作用。建议将生麦芽与荞麦、燕麦等粗粮搭配食用,避免与高糖食物同服。糖尿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5、营养补充

生麦芽富含B族维生素、锌、硒等微量元素,可改善食欲不振人群的营养状况。可将生麦芽磨粉加入粥品或面食,适合病后体虚者调养。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

使用生麦芽时需注意体质差异,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大枣等温中药材。回乳使用需持续3-5天,期间出现乳房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日常保健建议每次用量不超过15克,长期服用需间隔1-2周。储存时应密封防潮,避免有效成分降解。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补气血还是排湿气中医角度看先后顺序

补气血与排湿气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判断,通常遵循“先祛湿后补气”的原则。湿气重时,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导致身体不适;而湿气去除后,气血补养效果更佳。湿气重表现为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气血不足则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湿气重者优先祛湿,气血虚者则直接补气血。 1、湿气重:湿气重时,体内水湿滞留,影响气血运行,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祛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中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等,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2、气血虚:气血不足时,身体虚弱,直接补气血有助于恢复元气。饮食上可选用红枣、桂圆、黄芪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等,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 3、湿气与气血并重:若湿气与气血不足并存,需先祛湿再补气血。祛湿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法,补气血则结合食疗和中药调理。艾灸常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拔罐则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 4、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湿热体质者需先清热利湿,再补气血;寒湿体质者则需温阳化湿,再补气血。湿热体质可选用茵陈蒿汤,寒湿体质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5、生活调理:无论祛湿还是补气血,均需结合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同时搭配补气血的红枣、枸杞、黑芝麻。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湿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有助于湿气排出和气血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