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毒血症(脓毒症)患儿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可治愈,预后与感染源控制速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及并发症管理密切相关。
1、感染源控制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48小时内明确病原体后调整靶向治疗,清除感染灶是治疗核心。
2、器官功能支持针对休克患儿需液体复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3、免疫调节治疗重症患儿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调节过度炎症反应,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避免二重感染。
4、并发症防治密切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营养支持维持负氮平衡。
家长需立即送医不可延误,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尿量等变化,恢复期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修复。
血压持续升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控制、病因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高血压通常由钠盐摄入过多、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2、药物控制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3、病因治疗可能与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通常伴随夜尿增多、向心性肥胖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肾血管造影或肾上腺肿瘤切除。
4、定期监测建议每周测量血压2-3次并记录,注意晨起和服药前后的血压变化,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血压控制不佳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