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肺腺癌主要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黏液腺癌和罕见亚型等类型。
原位腺癌属于早期肺腺癌,肿瘤细胞局限于肺泡腔内未突破基底膜。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贴壁生长,影像学多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五年生存率较高。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活检,需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鉴别。
微浸润性腺癌指肿瘤浸润范围不超过5毫米的早期肺腺癌。病理可见贴壁生长为主伴局灶浸润,常见肺泡腔内肿瘤细胞聚集。CT检查多显示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直径小于5毫米。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概率较低,但需定期随访监测。
浸润性腺癌是最常见的肺腺癌类型,包括腺泡型、乳头型、实体型等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可伴随纤维化或坏死。临床表现可有咳嗽、咯血等症状,易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治疗方案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靶向治疗或化疗。
黏液腺癌是特殊类型的肺腺癌,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影像学常表现为实性肿块伴支气管充气征,需与肺炎性假瘤鉴别。该类型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EGFR突变率较低但可能携带NRG1等罕见基因融合。预后相对较差,对常规化疗敏感性较低。
罕见亚型包括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胎儿型腺癌由类似胎儿肺的管状结构组成,好发于年轻患者。肠型腺癌具有结直肠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这些亚型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治疗策略需个体化制定。
肺腺癌患者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均衡饮食以维持营养状态。根据病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咳嗽加重、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遵医嘱完成规范治疗。
看肺结节通常需要挂呼吸内科或胸外科。肺结节可能由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良性肿瘤、肺部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科室就诊。
呼吸内科主要诊治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肺结节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以先到呼吸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呼吸内科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CT、痰液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胸外科主要处理需要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如肺部肿瘤、气胸、肺大疱等。如果肺结节较大、形态不规则、有毛刺征等恶性征象,或者经过呼吸内科初步检查后怀疑有恶性可能,医生会建议转诊至胸外科。胸外科医生会评估结节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进一步病理检查。
如果肺结节经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转诊至肿瘤科进行后续治疗。肿瘤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科就诊通常是在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初步诊断后的后续步骤。
影像科虽然不直接接诊患者,但在肺结节的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胸部X线、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由影像科医生完成,他们会对结节的形态、密度、生长速度等进行分析,并提供诊断意见。临床医生会根据影像科的报告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结节的性质。
病理科负责对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取得的肺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病理诊断是肺结节确诊的金标准,对于指导后续治疗至关重要。病理科医生不直接接诊患者,但提供的病理报告对临床决策有决定性作用。
发现肺结节后应避免过度焦虑,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结节变化很重要,如有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