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身体酸痛发热可能是中暑,也可能是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表现。中暑通常伴随头晕、恶心、皮肤发烫等症状,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后容易出现。感冒或流感多伴有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新冠肺炎可能伴随味觉嗅觉减退、持续干咳等表现。
一、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热损伤疾病。典型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头晕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轻度中暑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料缓解。重度中暑需要立即就医,可能出现热射病等危险情况。
二、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表现为低热、肌肉酸痛、打喷嚏等。病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缓解症状。流感症状更严重,突发高热可达39度以上,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明显,需要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三、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除发热酸痛外,常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确诊需进行咽拭子检测,早期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缩短病程。易感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四、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症状,但典型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味觉嗅觉异常。确诊需核酸检测,轻症可居家隔离对症治疗,出现气促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五、其他原因
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也可能导致发热伴肌肉酸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晨起肢体近端僵硬疼痛。长期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也常有类似主诉,需要详细问诊排查。
出现身体酸痛发热症状时,首先应测量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在高温环境下发病要警惕中暑,立即转移到阴凉处降温。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或呼吸道症状需考虑传染性疾病。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意识改变等严重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力,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暑发烧和感冒发烧在病因、症状及处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中暑发烧主要由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衡,表现为高热无汗、皮肤干热;感冒发烧则由病毒感染引发,常伴随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两者在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上需严格区分。
1、病因差异
中暑发烧是高温环境下机体散热障碍所致,核心机制为热蓄积和脱水。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后体液流失过多是主要诱因。感冒发烧则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上呼吸道黏膜,激活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因子引起。前者属于物理性体温失调,后者为感染性炎症反应。
2、症状特点
中暑发烧体温常快速升至39℃以上,皮肤发烫干燥无汗,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抽搐。感冒发烧多为中低热(37.5-38.5℃),伴随明显寒战、流涕、咽痛等局部症状。中暑患者四肢肌肉可有痉挛性疼痛,感冒者则多见全身酸痛乏力。
3、体征表现
中暑者可见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快而弱,血压可能下降。感冒患者通常咽部充血,扁桃体可能肿大,听诊肺部多无异常。中暑严重时会出现瞳孔散大、反射减弱等神经系统体征,感冒则可能引发淋巴结轻度肿大。
4、辅助检查
中暑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升高)、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感冒血常规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中暑可能出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5、处理原则
中暑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用冷水擦拭或冰敷大血管处,补充含电解质液体。感冒应休息并保证水分摄入,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连花清瘟胶囊、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中暑重症需静脉补液和器官支持治疗,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穿着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淡盐水。预防感冒应注意手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障碍或呼吸困难时,两类发热均需紧急就医。日常可监测体温变化,记录伴随症状以帮助医生鉴别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
小儿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液体、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小儿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补充不足、衣物过厚、散热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立即将患儿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裤带促进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烈日或密闭高温环境中,可开启空调降低室温至26℃以下。转移过程中注意避免剧烈搬动患儿,保持平卧位减少耗氧量。
给予口服补液盐Ⅲ调节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喂服淡盐水或稀释果汁。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胃部不适,禁止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饮料。
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配合冰袋冷敷前额。可使用医用冰毯进行全身降温,维持肛温在38℃左右。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浸泡等剧烈降温方式,避免寒战加重代谢紊乱。
对持续高热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抽搐患儿可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惊厥。中暑伴呕吐时可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止吐,脑水肿患者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
出现昏迷、持续抽搐、体温超过40℃等危重症状时,需转入ICU进行心电监护、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监测。必要时实施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等生命支持治疗,同时处理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预防小儿中暑需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随身携带水壶。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婴儿推车需配备防晒遮阳棚。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和退热药物,空调房间保持适当通风。发现孩子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等早期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检查。